新聞資訊
news俗話說“民以食為天”,形象反映了中國人對待飲食的態度。用當代的流行語來說,我們就是一個“吃貨的民族”。特別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,人間煙火氣更是我們幸福生活的真切縮影。
日子好了,一飲一食的精致追求無可厚非。但當“吃喝”的基本需求演變成“吃吃喝喝”的歪風邪氣,當“吃什么”“喝什么”成了身份權勢的象征,“吃點兒”“喝點兒”成了辦事“通行證”,那就會成為大家難以承受之“重”,成為社會骨鯁在喉之“痛”。
這不是好事,更不是小事。
一
孟浩然詩曰:“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”吃吃飯、喝喝酒,被古人寫入詩詞,詠的是生活,為的是情誼。
不過,飯和酒若落腳在“局”上,醉翁之意便不在“吃喝”本身,而在于“局”——或為利益“攢”局,或為感情“拉”局,或為信息“找”局,或為目的“設”局。這些“局”,不管名目為何,背后隱藏的都是團團伙伙、請托辦事、利益勾兌、權錢交易等問題,滋生腐敗現象,污染政治生態,侵蝕黨風政風根基,損害黨群干群關系。
新時代以來,中央八項規定以小切口撬動全面從嚴治黨大變局,“舌尖上的歪風”得到了堅決糾治。但近期通報的學習教育期間多起違規吃喝案例,暴露出“違規吃喝”這一頑瘴痼疾依然暗流涌動。
或許有人覺得“吃點喝點無傷大雅”“搞市場不喝酒怎么拿標”“干項目不吃不喝怎么混”,這是大錯特錯!“吃吃喝喝”看似“人之常情”,但“酒杯”之中往往暗藏玄機。從“喝兩杯”到“幫個忙”,從“感情投資”到“利益輸送”,違規吃喝極易異化為權力尋租、拉幫結派的媒介。
從一個個案例中也不難看出,一杯酒、一頓飯,看似無關大節,實則是違規違紀行為的“催化劑”,貪婪、攀比等各種私心雜念正是在吃吃喝喝中潛滋暗長,思想防線、用權底線、法紀紅線、家風界線也在推杯換盞之間逐漸被打開缺口!
可以說,“請君赴局”很可能意味著“請君入甕”。黨員干部“酒過三巡”、觥籌交錯,助長的是享樂主義、奢靡之風,弱化的是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“必須常抓不懈、久久為功,直至真正化風成俗”。八項規定改變中國,酒場陋習正在革除,社會風氣發生巨變。如果還是一身酒氣,誰還跟你談合作?誰還讓你接項目?
更何況,整治違規吃喝沒有“行業特殊”。酒杯飯局中私相授受的資源和項目,都是短期的“繁榮”泡沫,實則傷及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。每一起違規吃喝的曝光,都會對企業造成惡劣影響,破壞實干奮進的創業氛圍,損害長期積淀的品牌形象。我們是“四新”企業,清潔能源摻不得陳腐陋習,戰新產業容不得陳規陋俗;我們有“八大核心優勢”,高質量發展大局大不必也絕不會靠拉幫結派、“小圈子”來支撐和維系;我們建設“幸福能建”,更不是靠酒肉飯局創造和諧美滿的健康生活。
二
剎住違規吃喝歪風,前提是弄明白“違規”的本質要義,而不是“吃喝”本身。
根據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規定,違規吃喝案件主要有四類,一是接受、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;二是違規出入私人會所吃喝;三是違規組織、參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請;四是超標準、超范圍接待或者借機大吃大喝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除《紀律處分條例》之外,其他黨紀法規中也對狠剎違規吃喝問題作出了明文規定。比如新修訂的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》規定“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,不得提供香煙,不上酒”。《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》明確了對于在培訓活動、辦公用房、公務用車、業務招待、差旅費用等方面超過規定標準、范圍的處分。
認知上清醒,行動上才會堅定。每名黨員干部赴宴之前,不妨問問自己幾個問題:
“和誰吃?”無論吃飯花費的是否為公款,只要是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,黨員干部一概不能接受。
“誰買單?”公款吃喝、私人聚會“公款買單”是大忌;即便確實是公務活動,但是卻超標準、超范圍,也不被允許。特別要注意,公務接待嚴禁飲酒,私人自帶酒水也不可以。
“在哪吃?”只要是私人會所或具有私人會所性質的場所,不管和誰吃,不管誰付錢,不管是否影響執行公務,一律違規。
“為啥吃?”只要宴請是以職權為基礎、存在請托事由,就是違規。
“吃什么?”即便是商務接待也不能超標,更不能與公務接待相混淆。政府機關和企業總部黨員干部都不能作為商務接待的對象。
“心不可亂,則利至而必知,害至而必察。”清楚認識到哪些飯局是“糖衣炮彈”“人情陷阱”,這是黨員干部的基本素質,也是廉潔干事創業的底線。
三
近期以來,從中央到地方,持續釋放出對違規吃喝零容忍、一嚴到底糾治的強烈信號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國資央企集中整治違規吃喝推進會,堅決糾治違規吃喝歪風。中央企業權力集中、資金密集、資源富集,是守住“吃喝”關口的重中之重。公司黨委日前也結合實際,聚焦七方面重點任務進行系統部署,形成高壓態勢、強力震懾。
鐵規矩在前、零容忍在后。面對人情往來與利益誘惑,不妨多想想能建好干部、好職工的“六有”標準——“有信仰、有情懷”,無論八小時內外始終堅守精神追求、以黨性立身做事,立正心、走正道、做正人、修正身、成正果;“有紀律、有約束”,把鐵的紀律貫穿到工作生活中,時刻自重自省自警,勇于拒絕不該有的“一杯酒”“一頓飯”,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筑牢自律的“堤壩”。
“風成于上,俗化于下。”領導班子是一個單位的“火車頭”,必須先嚴起來、緊起來,時刻對標“執行力、合力、戰斗力”標準,帶頭抵制違規吃喝,凈化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弘揚爭先、實干、創新、協同、合規和廉潔“六大文化”,敢于與“圈子”“山頭”等庸俗腐朽文化、不正之風堅決斗爭。樹牢正確的發展觀、經營觀、業績觀,走出思想誤區和路徑依賴,把時間和精力充分用到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、不出事上,帶領干部職工不斷增強企業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競爭力,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業績。
集中整治違規吃喝,是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教育的重要任務。中國能建每一個“戰斗堡壘”都要發揮組織之力,嚴字當頭、一嚴到底,強教育、嚴管理,動真格、抓現行,建章立制、抓常抓長,讓鐵規發力、讓禁令生威,管住吃請的人、約束請吃的人、挖出陪吃的人、嚴打組局的人,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,實現“懲、治、防”一體發力,確保整治成效“長牙帶電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違規吃喝不等于吃喝違規,盲目“一刀切”萬萬行不通。集中整治違規吃喝是為防住腐敗、剎住歪風,而不是防住人間煙火;從來只有“禁止違規吃喝”,沒有所謂“禁止正常吃喝”。開展整治必須“精準下刀”——在尊重基本常識、基本邏輯、基本規律、基本人性、基本規矩、基本道德的原則下,既用“紅燈”瞄準違規靶心,又用“綠燈”照亮真情溫度。
飯局不是捷徑,酒局更不是助力。讓我們以這次始于餐桌的自我革命為動力,徹底擺脫“酒杯一端、壞事開端”的陷阱和泥淖,以“真抓實干、馬上就辦”的作風和勁頭,依法依規依紀辦事,推動高質量發展“四新”能建大局天朗氣清。